7月26日,第九届上海市工程管理创新大赛决赛举行,我院MEM学子获特等奖5项、二等奖2项、优胜奖4项,此次大赛共评选出特等奖8项。
获奖名单
特等奖作品简介:
作品名称:给工业母机装上“智慧大脑”——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运维AI赋能的创新实践
参赛赛道:产业创新
团队成员:丁雨童,许昱晖,周雨君,陈鑫洋,赵成成
指导教师:夏唐斌,黄家坤
国产高端数控机床服役可靠性不足,缺乏精准高效的运维技术,是制约其产品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是机床制造企业的运营痛点。团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,创新赋能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运维产业,在智能网关硬件与状态监测、故障诊断、维护决策、维保指导算法技术方面开展研究,开发了运维服务软件“快维保”,有效解决了传统机床运维产业效率低的难题,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设备运维服务。
作品名称:面向大型邮轮建造的钢板堆场全流程数智化改善方案
参赛赛道:精益生产
团队成员:李祺,徐靖,马正良,童艳
指导教师:蒋祖华,杨连生
近年来,邮轮等高技术船舶已实现规模化建造,然而由于其高度定制化、工作量大,导致建造难度高、周期长且过程协调困难,对计划管控尤其是钢板堆场的数智化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。团队针对大型邮轮建造中钢板堆场管理问题,运用价值流图等方法优化作业流程,结合智能化信息识别技术与钢板吊运调度算法,打造全流程数智化管理平台,解决库存资源浪费、人工投入高等问题,助力造船企业实现大型邮轮规模化建造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自主可控工程示范,为同类项目的建造管理提供借鉴。
作品名称:基于知识工程的飞机装配质量缺陷智能诊断技术与系统
参赛赛道:系统研发
团队成员:陈嘉龙,石硕,韩庆成,朱允畅,袁博
指导教师:陈震,潘尔顺
团队围绕飞机装配过程中的质量问题,聚焦缺陷拒收报告(FRR)中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处理与智能诊断技术,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方法,提取缺陷文本特征,识别典型系统-零件-缺陷模式之间的关联,构建高效的缺陷分类与诊断模型。同时,结合历史案例数据,挖掘偏差-处置知识,开发智能修复方案推荐算法,实现新发缺陷的快速定位与自动化修复建议生成。最终构建集诊断、推荐、可视化于一体的综合软件系统,提升飞机装配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。
作品名称:破局·重构·智升:国产大型LNG运输船建造效率提升的数智化协同创新实践
参赛赛道:工程建设
团队成员:罗杰,许胜宇,黄思琪,赵成成,杜德钰
指导教师:何其昌,王海丽
团队聚焦国产大型LNG运输船建造效率的提升,针对建造过程中存在的瓶颈,构建了“破局·重构·智升”的数智化协同实施路径。在生产布局上,创新船坞建造模式,提升批量建造能力;在工序协同上,通过关键流程的优化,实现各环节的高效衔接;在管理升级上,引入智能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,提升资源配置的精准性与动态响应能力。团队研究成果为国产大型LNG运输船的高效建造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,也为高端船舶建造领域的自主发展积累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。
作品名称: 自动化集装箱无人码头海侧作业优化研究与实践
参赛赛道: 案例研究型学位论文
团队成员: 刘仁泉
指导教师: 张先燏,明新国
团队聚焦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海侧作业的优化问题,突破传统方法中依赖人工经验和静态规则决策的局限。针对泊位分配问题,分别构建了离散泊位和连续泊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,设计改进遗传算法实现高效求解;在装卸计划方面,对配载计划与作业顺序进行了多阶段建模与求解,并考虑船舶稳性、倒箱数量与作业模式切换等约束条件;在岸桥调度方面,构建综合考虑稳定性、作业时间窗与排班约束的优化模型,设计启发式与精确方法相结合的求解策略;最后,通过软件构建系统级仿真平台,实现全流程的作业调度验证与性能评估。
本届大赛设“系统研发”“精益生产”“创新创业”“产业创新”“工程建设”“案例研究型学位论文”6个赛道,共有来自威廉体育williamhill官网、同济大学等12所高校的134支队伍参赛。